固話:0757-82772798 / 雷鋒:13802464279
新聞中心
廣東陶瓷企業主要使用水煤氣作為燃料。水煤氣是一種通過工業窯爐生產的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體,需要用煤炭作為基礎燃料,這被認為是造成陶瓷生產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全國多地出臺類似政策,要求陶瓷企業改用天然氣,業內俗稱為“煤改氣”。
在環保政策、市場環境等多重壓力之下,中國的陶建行業艱難前行,尤其是廣東佛山近兩年“煤改氣”的政策,不少陶企抱怨行情一年比一年差,多家企業、大量生產線因為未能按期進行“煤改氣”的升級改造而被迫停產,雖然“煤改氣”在被指“一刀切”后有所放緩,但是在陶建行業中,經濟利益和環保利益一直是難以平衡的。失去低廉的煤炭能源,不穩定且價格高昂的天然氣反而可能成為行業發展的阻礙。
“煤改氣”在方向上是沒有問題的,通過從根源上解決能源帶來的污染問題,來確保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和顆粒物達到排放標準,但天然氣并非完全能做到“一塵不染”。
據部分已完成“煤改氣”的陶企反應,天然氣的供應有時不僅在數量上不穩定,在質量上也不穩定,正常情況下供應的天然氣自然能實現清潔生產,但一到用氣緊張時,供氣質量便可能下降,部分天然氣含硫量、含氮量超出正常標準,生產時會產生大量污染物,不僅無法達到排放標準,還可能超過原本的水煤氣。
而出于對天然氣清潔能源的信任,這些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廢氣可能在未經過足夠的嚴格處理情況下,就被直接排放了。這與《廣東省藍天保衛戰方案》的初衷背道而馳,畢竟減排才是目的,“煤改氣”僅是手段,重要的是嚴格執行國家的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。
同樣,使用水煤氣的陶企未必就達不到排放標準。部分陶企在此前政府環保政策的鼓勵下,對廢氣廢水等處理方面投入甚多,實現了清潔生產,達到排放標準后理應可以繼續生產,現在卻因為能源不是天然氣而對之前所有努力全盤否定,這如何不讓陶企們感到無奈。
更何況陶建行業被認為是污染大戶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能源,更有生產原料的運輸、堆放等帶來的污染問題,這些同樣需要明確的有效方案來應對,僅從能源著手是不夠的。
所以,“煤改氣”理應僅是實現減排的手段之一,而不是唯一,更不能成為那些已實現減排陶企的發展障礙。“煤改氣”等一系列環保政策的推動應當更科學、更細化,不能一概而論。